区政府办公室:
2025年8月29日,区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北京市通州区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
结合听取区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常委会认为:2025年上半年,区政府及其发展改革等部门紧紧围绕“全面提升年”工作主基调,以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综合承载力持续增强,经济内生动力不断积聚,城市吸引力愈发凸显,辐射带动力有效提升,展现出从外延扩张式建设向内涵提升式发展加速转型良好态势。成绩来之不易,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经济规模占全市比重还不高,企业“缺大少强”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财政收支依然处于紧平衡,增收基础仍不稳固;治理能力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七有”“五性”水平仍处于全市下游,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还不足,发展成果未能充分惠及市民群众;城乡融合发展任重道远等等。区政府及其发展改革等部门要认真分析研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为进一步做好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工作,实现“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根据常委会审议情况,提出以下审议意见:
一、稳增长与促融合并重,城乡协同激活内需潜力
完善全区上下齐抓共管综合经济一盘棋的工作格局,构建“研判-挖潜-提质-赋能-固本”全链条攻坚体系,靶向开展财源建设专项行动。强化重点行业支撑,夯实工业强引擎作用,进一步提升金融业、批发零售业、文体娱乐业的增长贡献。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压舱石作用,在途项目紧抓快干,持续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同时,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持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共同进步。全力推动文旅体商农融合发展,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创造更多融合消费新场景,促进人气流量更好转化为消费增量。全方位打造企业友好之城,持续健全“通通办”企业服务平台,完善“服务包”“服务管家”等机制,让企业安心扎根、放心投资。
二、强产业与优民生互促,夯实共同富裕根基
坚持以产业发展带动民生改善、以民生需求牵引产业升级,构建“产业-就业-收入”良性循环。持续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大院大所和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打造新技术应用标杆场景,培育“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协同共生的产业生态。扩大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效能,优先支持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贯通“科技-人才-实体”转化链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双轨并进。同步将产业发展成果转化为民生福祉,聚焦养老、教育、医疗、就业等重点领域,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推动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实现高质量就业与收入增长互促共进。通过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以产业兴旺带动收入提升、以服务均衡共享发展成果,筑牢共同富裕坚实基础。
三、谋长远与防风险并举,高标准编制“十五五”规划
紧扣“七有”“五性”要求,主动适应人口变化趋势,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智慧城市建设,构建全域感知、高效联动的数字底座,提高城市治理效能。筑牢安全发展防线,动态防控地方债、安全生产风险。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系统推进重要生态空间保护修复,加快实施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工程,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深化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优化调整,探索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筑牢城市副中心绿色生态屏障。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大任务、重大项目、重大改革,加强规划衔接,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