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第六届人大常委会2018年第11次主任会议纪要

时间:2019/03/12 来源:
  10月30日上午,区人大常委会召开2018年度第11次主任会议,听取了区法院院长助理徐东所作的《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关于司法体制改革情况的汇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玉君、常务副主任刘卉、副主任尚祖国、薄立军、张绍武、金文岭出席会议,李玉君主任主持会议并作总结发言。
  会议认为,区法院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司法体制改革任务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准确把握改革政策,突出改革重点,以司法责任制改革为核心,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持续发力,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一是各项创新举措有力保障司法责任制的全面落实。审判组织构建合理,审判人员职责明晰,审判管理监督有力,裁判文书公开力度持续加大,为区域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司法保障,促进司法公信力显著提升。二是审判一线办案力量增强,审判质效大幅提高。通过法官员额制改革,一线办案法官人数进一步增加,审判辅助人员队伍有效扩充,审判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审判人员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审判质效综合指数连续两年位居北京法院首位。三是构建“三横三竖”的审判管理大格局。充分发挥审判管理对执法办案的“规范、保障、促进、服务”作用,实现了对审判执行工作的科学高效管理,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充分认可并作经验推广。四是扎实推进人员分类管理并完善考核机制。严格法官入额标准,坚持入额必办案原则;探索建立预备法官和退休法官与员额法官一对一的帮教制度;建立各类人员工作职责清单并强化分类考核与管理。五是加强各类人员的职业保障。建立员额法官、法官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的绩效考核办法,根据办案数量、质量和效率划分奖金等次,确保一线人员多劳多得;制定《提升法官职业尊荣感实施纲要》等系列文件,从人身安全、名誉保护、职业养成等方面全方位提升法官职业尊荣感。
  会议指出,区法院在司法体制改革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一是在落实司法责任制改革后,配套的监督制约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二是案多人少的问题仍然突出,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案件的审判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三是信息化与智慧法院建设工作还需要持续推进。四是改革成果的社会知晓率不够高,对外宣传力度还需加大。
  会议对进一步加强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严格落实责任,确保审判权公平公正公开运行
  要切实抓住司法责任制这一核心,加强对行使审判权主体的监督。要严明组织纪律和规矩,完善内部审判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建立错案倒查和差错问责机制,真正实现权责高度统一。要进一步明确院庭长与员额法官的权力边界,排除内部行政权力对审判工作的干预。要进一步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坚持“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确保审判权在阳光下运行。
  二、加强机制创新,大力提升审判质效
  积极探索人员分类管理的创新模式,严格控制内设机构规模,科学设置审判业务机构,不断充实办案力量,配齐配强审判队伍,多渠道解决人员不足问题。要着力加强速裁庭建设,优化案件繁简分流“多元调解+速裁”机制,提升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精细化水平,缓解案多人少矛盾。要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加强人民法庭建设,以机制创新、服务创新助力和保障城市副中心建设平稳高速推进。
  三、完善职业保障,打造稳定高效的审判团队
  要加强对员额法官事业心责任感的培育培养,做好未入额法官、法官助理的思想引导与释疑解惑工作,使其正确对待改革、踊跃投身改革。要适宜发展,增加员额法官的数量,进一步充实审判一线力量。要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法官的大局意识、办案能力,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湛、廉洁高效的司法审判团队。要加强法院办公条件的改善,加大派出法庭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审判环境,为方便百姓提供保障。
  四、以需求为导向,加快智慧法院建设
  要加强对司法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将互联网技术与审判业务深度融合,逐步推进诉讼业务网上办理,提供“智能化、全方位、零距离”的诉讼服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要加快完成覆盖审判、执行、诉讼服务、信息公开的智慧法院微平台建设,将智能辅助、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先进技术融入到办案和服务平台中,使信息化成为提高审判质效、促进司法公正、践行为民司法的重要保障。
  五、加大宣传力度,推进法院司法改革纵深发展
  要把宣传舆论引导与改革方案的制定、实施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向社会广泛宣传近年来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让广大人民群众及时了解改革、积极支持改革,为改革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拓宽宣传渠道,运用互联网思维,科学谋划,创新载体,选取审执实践中的真实案例,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切实提升传播效果和实际影响。要及时报告改革最新进展、反映实际困难问题,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凝聚相关单位力量,营造改革的良好外部环境,形成改革的强大合力,共同推动司法体制改革落地见效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