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府办公室:
2019年12月12日,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管理”议案2019年办理情况的报告,同时听取了区人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加强城市管理”议案督办工作的报告,并将上述两个报告提交区六届人大六次会议。
通过常委会审议和区六届人大六次会议代表反馈,认为:一年来,区政府围绕议案办理做了大量积极有益的探索,成效显著。一是垃圾管理方面有了大进展。二是交通管理方面有了新突破。三是智慧管理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四是老城容颜方面有了大提升。审议指出:面对北京城市副中心跨越式发展带来的城市管理问题和挑战,在管理理念、管理体系、管理效益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精准化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为将“加强城市管理”议案办理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常委会审议情况,提出审议意见如下:
一、加强新老融合,在老城双修上持续发力
一是落实好老城双修三年行动计划。以《北京城市副中心老城区城市双修与更新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和项目库为蓝本,在南大街历史片区改造等重点项目上取得突破,形成典型示范。将老城双修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实与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常态化相结合,围绕“七有”“五性”需求,精雕细琢、完善制度,推进老城品质提升。
二是进一步加强物业管理规范治理,推广、扩大物业管理规范试点建设。依托基层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完善小区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强化落实业主自我管理责任。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业主委员会的协助、指导、监督,引导并推动业委会依法规范运作,形成良性互动。
三是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环境提升。重点解决老城区民生问题,补足硬件欠账,把老旧小区改造和环境提升相结合,推广天桥湾小区环境整治经验,在老城区多造精品。
二、构建长效机制,巩固创城、创卫成果
一是精益求精健全城市管理的标准规范。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类城市作业、建设、管理的规范,明确责任、标准、流程和质量要求,逐步完善“像绣花一样精细”的城市管理标准化体系,使城市精细化管理有章可循。加强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及时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维护管养,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物资储备,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是在垃圾分类和交通治理方面取得新突破。落实《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严格落实单位和个人的分类投放主体责任,杜绝垃圾混装混运,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持续开展交通综合治理,优化公交线网,畅通道路微循环,实施自行车道和步道通行环境提升工程,加强重点时段、重点路段拥堵治理,推进“绿波工程”,推进路侧停车电子收费,深度挖潜居住区附近停车资源,全面治理停车乱、停车难问题。
三是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城市管理物联网平台作用,加大政府数据开放力度,鼓励社会数据应用的技术创新,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运用“云链结合”技术进行全面数据化管理,建立城市预警机制,有效提升城市运营保障能力。
四是在城市管理领域细化落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和“接诉即办”制度。各街乡镇有效整合执法力量和资源,实现统一调度;区级各部门要重心下移,配齐配强基层力量,抓实“最后一公里”。对12345市民热线反映的问题深入调查,仔细分析,源头治理。
三、加强统筹谋划,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一是加强统筹。进一步发挥副中心管委会的统筹协调作用,在制定城市管理相关规划、政策、标准上加强指导和协调落实,整体推进副中心规划建设管理的高效衔接,把高质量发展贯穿到城市副中心建设、管理的全过程。
二是加强研究。发挥专家学者、社会组织的专业优势和积极性,学习借鉴中外城市管理先进经验,通过研究,加强创新,提高城市管理领域各项政策措施的前瞻性和示范作用。
三是加强宣传。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政策和理念,报道群众身边的案例;利用社区文化墙、宣传栏、业主微信群等群众身边的信息渠道,将重点项目实施过程透明化、亲民化。把管理和宣传相结合,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参与意识,实现城市副中心的共建、共治、共享。
以上意见经区六届人大常委会2020年第1次主任会议通过。请区政府在收到审议意见后,认真研究,改进工作,一个月内向区人大常委会提交研究办理方案,一式三份;六个月内向区人大常委会提交研究办理情况的书面报告,一式四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