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19年度工作安排,8、9月间,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薄立军、区人大常委会农村办牵头组织区人大农村委员会委员和部分区人大代表组成的调研组,对区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到潞城镇肖庄村、东刘庄村和宋庄镇摇不动村等村庄,实地察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农业农村局等相关单位工作情况的汇报,听取了部分委员及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调研报告。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以及区委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全区上下积极行动,狠抓落实,按照“强点连线,扩点成片,分类推进、升级发展”的原则,结止到2019年9月,全区已确定16个市级示范村,19个区级示范村。村容村貌明显好转,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一是建立健全联动机制。我区专门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区领导靠前指挥、职能部门主动报到、乡镇党委、政府主动担当、村两委积极行动、村民人人参与”的“五级联动”工作机制,层层压实责任,有效整合工作力量。二是配套措施逐步完善。区政府先后出台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通州区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工作措施,形成了一套具有通州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机制、资金保障机制、监督考评机制、激励奖惩机制。
(二)规划引领不断增强。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组建规划编制“集中工作营”、建立区级部门联审机制的典型经验做法在全市得到了推广。村庄规划编制严格落实“开门编规划、驻村编规划”的工作要求,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规划编制和村内拆违工作进行了紧密结合,对拆后恢复的土地进行了针对性设计,着力解决了农民急需的景观点、停车场、健身角、休闲带等服务性空间,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同时同步编制区级村庄街巷整治导则、村庄风貌管控导则、村庄线缆整治工作方案,力求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达到“主街小巷一起管、院内院外一起管、天下地下一起管”的工作效果,用治理城市的方法治理农村,让农村从多个维度做到与城市的“无缝对接”。
(三)村庄环境不断改善。一是村庄整治成效显著。印发《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侵街占道私搭乱建、私搭棚舍拆除工作标准的建议》,在全市第一个明确了村内拆违的内容、范围、标准,并提出了长效管理建议,为拆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召开区、乡镇、村三级动员会,集中力量对辖区违建情况进行地毯式排查,全面摸清底数,逐一登记建档,分类别、分情况汇总梳理,确保全覆盖、无死角,截至九月底,两批整治的360个村庄共拆违330万平米 。2018年全区第一批112个村庄美丽乡村环境验收在全市排名第三,2019年第二批248个村庄美丽乡村环境验收全市排名第二。二是“三清一改”稳步推进。全区360个村庄共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约9.7万余处、15万余吨;清理村域河塘沟渠1073处;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2167处、9053吨;清理乱堆乱放、乱贴乱挂乱画9万余处;清理生活污水粪污直排溢流2529处;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约9万人次;发放宣传材料15.4万余份;张贴宣传标语4617条,多年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顽疾得到了彻底有效治理。三是“厕所革命”全面展开。截至目前,户厕市级台账内上账任务已完成改造856户,台账外已完成改造1771户,合计完成2627户;公厕已完成新建21座,改造46座,合计完成达标改造67座,各乡镇正在有序推进厕所改造工作。
二、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由点到面逐渐推开,我区广大村庄正发生着可喜变化。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美丽乡村建设与社会发展要求、与农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一)资金投入明显不足。虽然从市到区都加大了扶持力度,但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我区目前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方面欠账较多,而且区、镇财力有限,村集体经济又普遍薄弱,难以保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较大投入。与此同时,“撒胡椒面式”的资金投入方式难以实现预期的整治效果。
(二)建设模式不够灵活。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应因地制宜,呈现多样性。但目前因土地性质、功能区域、村庄特色等方面影响,美丽乡村建设形式比较单一,建设过程中大部分资源投入倾向于完成任务,未能较好迎合群众的需求和期盼,导致各村建设存在同质化现象,未能体现“一村一品一特色”。
(三)长效管护机制有待加强。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的集中连片环境整治、水、电、路、厕等基础设施以及绿化、美化建设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环境整治完成后,都相应的增加了景观和公共服务设施,但大部分乡镇、村因集体经济基础薄弱,都不同程度上出现了管护措施跟不上,管护资金不到位的现象,给环境整治效果保持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四)思想认识有待提高。从目前的工作情况来看,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性还未被充分调动起来,部分群众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政府行为,存在着政府前边干,群众后边看的现象。部分镇、村干部存在等、靠、要思想,没有充分整合资源,利用现有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农民文明素质有待提升。
(五)产业支撑力度不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绝大多数村庄没有支柱产业,虽然也在大力培育和引进新兴、高精尖产业,但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面向众多创建村庄,因地制宜指导各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发挥好存量土地、房产资源、产业基础、地域优势等,发展“一村一品一特色”,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壮大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将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长期性任务。
三.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在“三农”领域的具体行动,是广大农民的共同梦想。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区政府要牢固树立副中心意识,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美丽乡村。
(一)提升规划水平,完善总体布局。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切实提升规划建设水平,按照统筹发展、集聚发展、特色发展的要求,完善各项布局规划,切实发挥好规划的统筹、引领作用。一是要坚持长远规划。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坚持不懈,量力而行,逐步推进,明确长期规划布局,确定村庄建设的重点内容,实施优先顺序。二是要提升规划水准。结合各村地理风貌、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历史文化、传统风俗等,融入绿色低碳生活、乡愁旅游等新理念,进一步完善规划布局。三是要统筹规划衔接。区级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镇级特色小镇规划、村级村庄具体规划要协调统一;要与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水、电、路、厕等具体规划要相互衔接,避免“拉链式”重复建设。四是要严格规划执行。增强规划的法定性、严肃性,有效推进村庄建设规划的实施,同时强化建设监管,督促规划和落地建设完整和一。
(二)整合各类资源,发展美丽经济。要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首要任务和发展方向,推进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增富,实现以“富”带“美”,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形神兼备”。要以壮大农业产业为突破口,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农业产业规模化聚集效应,以产业发展辐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点带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同时要兼顾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产业,与人居环境整治重点结合起来,要重视农村电商等新业态。盘活资源,做好经营村庄文章,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向经营成果转化。落实完善有关政策措施,积极引导企业通过产业带动、村企联动、投资推动等形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要重视农民技能培训,培育和造就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拓宽农民就业领域,切实做好对农民的就业、创业服务工作。
(三)完善考评机制,落实长效管理。一是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全过程监管。尽快建立健全评估与监督机制,对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治理能力、治理效果、满意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科学评估,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途径与措施,确保整治成效的可持续性。二是健全长效管理制度。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保持的重点在于管护,区政府要明确机构及其职能部门、镇、村各自的职责,加大考核问责力度。三是培养农民责任意识与参与意识。将美丽乡村建设的举措、要求、共识、成果写入村规民约,顺势推动移风易俗,进而有效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意识,改变其生活方式,使其全面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确保治理及其建设成果常态化、长效化。
(四)加大资金投入,打造精品典型。一是加大资金统筹力度。整合涉农资金是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能够做到集中财力办大事。区政府财政部门应加大涉农资金整合,配合区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研究制定资金整合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力争统筹项目布局及建设内容,集中财力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使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更多更好的实效。二是集中财力打造典型。鉴于目前区、镇财政实力,建设美丽乡村应集中财力投入到精品村建设上,各乡镇每年应选择1-2个试点村,针对相关试点村的自身条件,按照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不同发展层次予以重点扶持,重点引导,从细节入手,因村制宜,突出特色,追求个性,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建设一批能体现运河人文特色的精品乡村,以示范村的典型带动来推进全区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进而实现“集聚效应”,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良性循环发展态势。三是引导作用发挥到位。打造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投资需求量大,仅靠增加财政投入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必须不断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和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多方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在财政投入的引导下,吸引带动当地农业企业和民间资本等投资农业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起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投资体系,从而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助推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上水平。
(五)强化宣传教育,注重思想引导。一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要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充分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自主参与到环境整治、庭院整治和村风民俗整治上来,引导农民自主投入、自主建设、自主管理,真正使农民群众树立起“主人翁”的意识。二是提升农民素质。大力宣传倡导现代生态文明理念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破除农村陋习,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好家风、好家训”、道德讲堂、星级文明户评选等系列活动,以文明创建活动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为农村人居环境营造良好的整治氛围。通过宣传教育,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