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监督视窗 > 审议意见  > 正文

监督视窗

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关于“北京市通州区农村村庄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时间:2021/12/03  来源:区人大

  区政府办公室:
  2021年10月13日,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区政府副区长王岩石所做的关于《北京市通州区农村村庄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情况的报告》,听取了区人大农村委员会的相关调研报告。
  会议认为:区政府高度重视村庄产业发展,把产业振兴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系统谋划,在遵循乡村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科学编制规划,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可行性,符合我区乡村振兴发展的现实和长远需要。站在副中心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此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对以更高的标准、更广的视野,更大的格局推动通州区村庄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助力副中心高水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议同时指出,《通州区村庄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已形成阶段性成果,但对照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具体落地实施方面还存在不足,即:村庄产业结构单一,转型升级难度大,联动融合不充分;村庄劳动力短缺,老龄严重、素质偏低,用才引才难度大;产业发展政策壁垒较多,产业用地减少,相关发展机制不健全;农村基础设施仍需补齐短板,资源特色有待进一步挖掘。
  为此,根据常委会审议情况,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加强政策对接,强化村庄产业规划实施路径
  一是要开门搞规划,加强政策对村庄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和对接。坚决把中央重大战略决策和市委、区委重要政策要求体现在规划中、落实到工作上,注重和上位规划以及上一版规划内容的融合对接,重点关注产业规划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找准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实现村庄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二是要立足村庄全域空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务实规划、有序推进。要统筹考虑现有农业资源的可行性与综合效益,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农业生产向规模化、品牌化、高效化、生态化转变,形成农业为基、特色为魂的农村特色产业,推动村庄产业向复合化、特色化、专业化、规模化转型。三是要加强保障、狠抓落实,强化产业规划的实施路径。充分发挥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的统筹作用,坚持多部门联动,坚持多规合一。在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要求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完善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用地政策。四是产业规划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反映村民诉求,将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做为规划编制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倡导村民通过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
  二、培育新型农民,加强村庄产业人才体系建设
  一是充分发挥人才辐射作用。要结合产业发展需要,重点支持农业领域引进培养人才。探索在乡村振兴相关重要职能部门设置“特聘专家岗”,聘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进一步提升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积极承接“人才京郊行”优秀人才挂职,立足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精准设置岗位需求,引领人才带动乡村振兴。二是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要深入实施现代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围绕高效设施农业、数字农业、种植养殖等举办专题培训。突出抓好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育。深入推进家庭农场经营者培养,完善农村实用人才管理系统库,加强对农民合作社骨干的培训。鼓励退役军人、农村实用人才创办农民合作社,支持其申报创业担保贴息贷款。积极推进农业人才职称评价体系改革成果落地,为长期扎根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三是加快培养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实训示范基地建设,每年评选一批农村实用人才优秀创业项目,培育一批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主动对接市级休闲农业专家辅导团,搭建专家与经营者“一对一”平台,推动乡村休闲农业发展。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育,积极申报“互联网+流通”创新示范项目,提升电子商务进农村效果。积极参与“百千万”培训工程,培养京郊旅游和新业态带头人,不断提高岗位技能和服务水平。四是培养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人才。要依托国际种业园区等平台,支持入园企业、科研机构等建设科研创新平台,完善相关政策,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推进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完善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拓宽科技特派员来源渠道,支持科技特派员领办协办农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和农业企业。
  三、引入科技赋能,增强村庄产业新业态技术保障
  一是要抓好“种业”这个第一产业中的“高精尖”。国际种业科技园要加强与中关村、高校院所等合作,积极开展重要品种选育和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造种业创新高地。重点培育种业研发中试、展示交易、农业科技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引进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种业企业和科研机构,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提供服务保障,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在我区落地。二是要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发展。着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动农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增强村庄产业新业态的技术保障。逐步搭建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立通州农业大数据中心和数字农业创新中心,提升信息化综合管理水平,加快农业资源底数摸底,全面实施智慧化管理。三是要推进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农村电子商务工程,建立农产品电商服务体系和孵化基地,支持本地农村电子商务主体发展。重点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构建符合本地区需求的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打造农产品销售农村服务站点。加速推进多元产业联动协同发展,积极挖掘本地特色优质资源,将农耕体验、观光农业、乡村民宿、乡村观光旅游等联动协同打造,加入直播、文创、电商等多个产业,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优质产业链条。
  四、强化资金支撑,畅通村庄产业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一是切实发挥区政府在项目和资金使用中的统筹作用,整合使用各部门的涉农项目资金,确定财政投入保障力度,专门设定乡村产业专项基金,重点保障农业生产领域的投入。二是以优惠政策吸引各商业银行入驻农村地区,同时简化审批手续,方便农户的借贷,以减少农村资金外流。鼓励推广金融超市等“一站式”服务,增强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三农”“绿色”的积极性,为不同的经济群体和经济层次、不同的产业和领域的市场主体提供差异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创新简便易行的农村抵押担保方式,探索发展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抵押、厂房设备抵押、农产品收益权质押、订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农业技术专利质押等担保方式。三是进一步优化乡村营商环境,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殖、乡村民宿、田园商务服务等产业。鼓励社会资本采用“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方式,与农民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形成稳定利益共同体,做大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小农户生产经营能力和组织化程度,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让社会资本和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以上意见经区六届人大常委会2021年第13次主任会议通过。请区政府在收到审议意见后,认真研究,改进工作,一个月内向区人大常委会提交研究办理方案,一式三份;六个月内向区人大常委会提交研究办理情况的书面报告,一式四十份。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全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网站备案号:CA010120000604417630003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ICP备 200152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2947号 技术支持:北京市通州区大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