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4日在北京市通州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三次会议上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郑皓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向会议作关于北京市通州区2020年度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请予审议。
为贯彻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建立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关于建立区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京通发〔2018〕21号)的要求,体现国有自然资源全民所有的特征,通州区2020年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在调查监测、规划研究、集约利用、城市更新、确权登记、生态保护等方面成绩显著,在资源清查、盘活存量、执法监督等方面持续深化,具体情况如下:
一、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基本情况
(一)森林等自然资源
总量相对稳定。全区有5处地热资源采矿项目,年开采量9.55万立方米,无固体矿开采。2020年全区森林总面积3.1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4.45%,居全市中等水平;湿地面积4497.53公顷,湿地保护率38.51%,森林蓄积量162.34万立方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林地、湿地、绿地年碳汇量50.20万吨。“十三五”时期园林绿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累计实施绿化建设1.67万公顷,建成公园30余处,万亩以上郊野公园和森林湿地8处,碳汇能力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生态资源总量显著提升。
(二)水资源
全区境内河流26条,2020年降水量417.20毫米,较上年增加43.30毫米,地下水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96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呈增加趋势。城市副中心作为持续承接中心城区功能疏解的重要承载地,到2035年通州区常住人口169万人,人日均用水定额220升,人口服务保障系数1.35,则2035年通州区生活需水量1.83亿立方米,目前地下水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能够满足未来用水需求。
全区城镇水厂22座,总供水能力约53.50万立方米/天,470个行政村中单(联)村自备井供水的村庄307个,农村集约化供水率约35%。2020年全区污水年处理量1.21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1336.15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91.41%,较上年提升0.35%。
(三)大气、水体及土壤环境
2020年全区空气质量累计达标天数261天,占71.30%,发生空气重污染11天,PM2.5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率19.60%,全市排名第一。2020年完成化学需氧量减排207吨,氨氮减排49吨。2020年全区污染地块6个,其中4个地块已纳入市级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名录,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保持稳定。
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
(一)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探索创新实施机制
副中心拓展区规划、重点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形成稳定成果,张家湾古镇、南大街片区等重点地区的规划稳步推进。开展综合交通、轨道交通一体化等重大研究课题,督办环卫、排水等重点市政项目,提升老城区交通环境品质,落实生态环境治理举措。
探索“双并联,一融合”工作机制,重点项目与市级部门深度融合;在村庄规划编制中落实“节水优先、多元供水、空间均衡、城乡一体”的原则,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及供水格局。编制《美丽乡村建设饮用水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指导意见》,对村庄饮用水水质提升及供水管线进行改造,提升单村、联村供水站供水能力,保障村庄饮水安全。推进河长制工作从“有名”向“有实”转变,整改水环境问题6376处。
(二)扎实推进调查监测,研究探索自然资源资产价值
通州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成果顺利通过国家核查,建成了调查图斑9万个,举证照片50.30万张,集影像、地类、面积等为一体的数据库,查清了全区国土利用现状“家底”。
在园林管理方面实地核查森林采伐、征占林地情况,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真实准确更新。
落实国家、市级对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开发、利用的政策要求,对近三年的土地、森林、水等资源进行了数量、权属统计,对资源分布结构特点和资源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建立健全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报告机制,客观反映资源保护成效和运营效益,为后续探索核算自然资源资产经济价值量,建立土地资产转让管理平台奠定基础。
(三)持续优化空间结构,加快推进城市更新
集体腾退产业用地指标得到高效利用。《通州区乡镇集体产业用地统筹利用实施方案》作为全市首个土地资源整理方案获市政府批复,按“拆五还一”原则腾退建设用地指标重新予以规划,实现减量提质,真正实现我区土地资源整理模式的有效开展,落实副中心减量目标。
多措并举推进老城双修和城市更新工作。制定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库和配套专项实施方案,2020年梳理老城双修项目95个,形成“体检报告+实施方案+行动计划+政策集成+数据平台”的实施框架。高效运行副中心“多规合一”协同平台,规划项目方案审查、进度协调实现精细化管理;建立专家评审制度,邀请多领域专家评审建设项目,提升方案设计水平;邀请各领域主管部门共建共审,多维把控副中心建设质量;坚持重大项目请示上报制度,保障设计品质。完善路网系统,改造交通瓶颈节点,构建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设施服务环,有机串连组团和家园,建设职住平衡、宜居宜业的城市社区。
(四)政策财政双保险,保护修复自然资源,凸显生态经济价值
在土地复垦、绿化美化、设施建设及各项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工作中,国家扶持政策逐步完备,各级财政投资力度逐步加大。现有区、镇、村级污水处理厂(站)170座,较上年增加6座。坚持惠民利民的原则,共享绿色发展成果,进行精准帮扶;以网络营销为带动,开展无公害果园的检查和评选工作;以林场改革为带动,提升森林资源生态经济价值,全区21.16万亩生态林移交集体林场养护,每年实现绿岗就业5000余个。
(五)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构筑资源安全防线
启动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明确各部门任务分工。实行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强化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做好可燃物清理、火源控制及杨柳飞絮期防控。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控,推进全覆盖网格化巡查飞防工作,全区林地绿地保持测报准确率91%以上、无公害防治率95%以上。
(六)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接诉即办”工作
2020年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7.85万件,抵押业务3.46万件、转移(国地房所有权登记)2.82万件;针对历史遗留问题,解决300余户市民的办证诉求;以“一个环节、一天办结”为原则,缩短办结时间,打造副中心优化营商环境特色服务模式。
(七)加强监管力度,落实督查任务
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级环境保护督查办公室,拟定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规章制度,督促检查环保落实情况。持续开展施工扬尘、裸地扬尘和重点区域专项督查工作,2020年检查大气点位4592处,依靠“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系统转办各类扬尘问题296件,将问题及时反馈属地及相关主管部门,限期整改或立行立改。
(八)深化资源制度建设,探索管理新模式
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实施取水许可管理制度,实行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审批管理制度。发布《大气污染防治督查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北京市通州区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工作实施细则》,制定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计划,大气、水、土的治理工作深入推进。初步形成《通州区森林经营方案(2021-2030年)》,完成年森林采伐限额的制定。利用森林资源管理监督平台实现查询、比对、汇总等功能,实现森林资源数字化建设,构建森林资源监测监管新模式。
三、上一年审议意见整改落实情况
(一)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联动机制,防止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流失,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安全
一是建立完善资源管控机制。制定行政执法操作规程,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自2020年起立案处罚案件均通过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行政处罚系统办理,实现办案平台化。二是推动违法建设治理工作。结合《北京市创建“基本无违法建设区”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及通州区公共公益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专项整治行动,形成相关专项区级工作方案。
(二)继续探索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核算工作,加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监督制度建设,实现自然资源优化配置
一是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评估核算体系。加快推进资产核算及价值评估研究工作,实现资源数量和价值的全面体现。二是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相关制度建设。健全产权制度体系,摸清家底,建立台账,规范资源管理环境。
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改进措施和建议
(一)自然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违法治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全区在治理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及推动卫片整改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与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存在差距。
二是修复资金未明确,补偿制度未建立。生态修复主要采取“损害者赔偿”制度,修复资金配套政策和体系不完善。各类生态空间修复补偿制度的建立仍处于探索阶段,修复工作推进较为缓慢。
三是管控体系待深化,设施体系待完善。实行全域全要素管控涉及多部门协同工作,职能、责任如何分工,如何与各层级规划高效衔接,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有待进一步深化。市政供给能力不足,需加快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保障基础供给能力。
(二)加强自然资源管理的措施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高效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二是夯实自然资源管理基础,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三是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四是创新工作模式,加强全域全要素的工作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