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监督视窗 > 专项报告  > 正文

监督视窗

关于北京市通州区2021年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

时间:2023/01/13  来源:区人大

--2022年11月25日在北京市通州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  郑皓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向会议作关于北京市通州区2021年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请予审议。
  根据《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关于建立区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要求,形成了《关于北京市通州区2021年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一、国有资产基本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
  2021年,全区纳入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决算的企业共计80户,涉及房地产业、水利管理、市场管理、市政道路等行业。截至2021年底,全区国有企业资产总额4,396,983.94万元,同比下降12.38%;负债总额3,028,083.21万元,同比下降3.64%;所有者权益总额1,368,900.73万元,同比下降27.0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1,368,877.66万元,同比下降4.75%;平均资产负债率67.10%。国有企业营业收入247,439.23万元,同比增长69.84%;净利润亏损36,429.95万元,同比增长44.9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35,139.44万元,同比增长49.12%。
  2021年,全区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收益(应交利润)1,058.32万元。按照年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2021年实际支出项目5个,涉及金额14,077.18万元。
  (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
  截至2021年底,通州区暂无由政府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出资成立的金融企业。对今后相应出资成立的金融企业,将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对其资产进行管理。
  (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截至2021年底,全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6,934,518.41万元,同比下降0.20%;负债总额2,296,457.95万元,同比下降11.02%;净资产总额4,638,060.46万元,同比增长6.20%。全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中,行政单位资产总额5,145,311.97万元,占比74.20%;事业单位资产总额1,789,206.44万元,占比25.80%。
  2021年,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全年配置固定资产账面原值321,285.48万元,其中教育系统28,785.70万元,医疗卫生系统219,476.75万元,其他行政事业单位73,023.03万元;配置无形资产账面原值7,560.43万元。全区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固定资产账面原值1,668,020.55万元,使用的无形资产账面原值26,200.06万元。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全年处置固定资产账面原值43,948.47万元,处置无形资产账面原值611.34万元。
  (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
  全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主要包括:土地、矿产、森林、湿地、水5类。
  1.土地资源
  全区耕地8,942.35公顷,园地4,302.86公顷,林地31,068.62公顷,草地1,591.18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2,090.7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954.34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013.33公顷。从权属上看,不含亦庄部分的土地资源总量81,223.90公顷,其中国有土地18,164.44公顷,占比22.36%。2021年,我区通过挂牌方式成交经营性用地13宗,成交价约1,836,137.83万元,实现政府收益509,532.04万元。
  2.矿产资源
  截至2021年底,全区现有4处地热资源采矿项目,无固体矿产资源。
  3.森林资源
  全区森林资源总面积30,280.58公顷,森林覆盖率33.43%,居全市平原区前列。森林蓄积量178.08万立方米,林地、绿地年碳汇量50.20万吨。完成新一轮百万亩造林9,018.14亩,潮白河森林生态景观带建设2,473亩。救助野生动物151次、223只,城市副中心内野生鸟类品种达340余种,数量达数十万只。
  4.湿地资源
  截至2021年底,全区湿地面积4,673.29公顷,较上年增加107.89公顷,主要分布在马驹桥、张家湾、永乐店、于家务等乡镇。
  5.水资源
  2021年降水充沛,地下水埋深恢复至6.30米,为近二十年最小值,同比上升19.75%。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2.1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利用量为1.96亿立方米。
  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
  1.优化产业布局结构,聚焦副中心经济建设
  2021年,区属国企加快资源整合及产业布局调整,全力参与城市副中心建设。一是在城市建设领域,北京市通州区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资公司)着力推进文化旅游区拆迁、八里桥棚户区改造等城市副中心重点项目,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有效促进投融资平台建设。北京通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市区两级投资的战略功能平台,在施及跟进的土地一级开发项目17个,区级工程建设项目6个,张家湾设计小镇等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二是在城市运营领域,大运河(北京)水务建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积极参与水环境治理工作,碧水污水处理厂、南水北调通州水厂、张家湾再生水厂、乡镇再生水厂平稳运营,六片区水环境治理项目稳步推进。北京市燕东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扎实开展公租房运营管理工作,投入公租房运营项目14个,积极拓展保障房增量,充分发挥区级住房保障政策实施平台作用。三是在民生服务领域,北京市通州商业资产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推进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通佰园入驻工作,打造一刻钟生活服务圈,构建基础商业网络,继续做好“菜篮子”进社区工程。四是在产业发展方面,北京通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围绕副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全力推进副中心设计小镇创新中心项目,已累计注册企业152家。
  2.贯彻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全面深化国企改革
  一是加快推进国企改革重组。按照城市副中心规划定位和发展要求,区委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了《通州区国资国企改革重组总体方案》,确定改革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高端商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3+1”主导功能,调整区属国有企业资源配置,逐步构建城市建设、城市服务、民生保障、科技创新、文化旅游、金融服务等产业板块。二是完成区属国企公司制改革。制定《通州区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工作方案》,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工作。截至2021年底,全区75家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任务全部完成。三是大力推进市区公交合作。为贯彻落实蔡奇书记调研城市副中心指示精神,推动将城市副中心地面公交纳入市公交系统进行统一运营管理,我区成立公交运营专项对接工作小组,完成人员安置、场站测绘、价值评估等一系列工作,公交改革顺利推进。
  3.强化国资监管制度建设,建立国资监管长效机制
  一是全面加强国有资产产权管理。有效规范国有企业经营性房屋、土地出租管理工作,完成区国资委监管企业房屋土地信息系统项目。二是进一步加强国资监管制度建设。对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发展重大事项,严格履行决策及审批程序,建立国有企业违规经营责任追究工作体系。三是加大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力度。完成区国资委系统29家停产停业企业的注销、破产和转制工作。八通轻轨公司、建筑集团公司转制等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4.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国企服务保障功能
  一是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严格落实“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疫情防控总体要求,统筹推进国企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保供应、保稳定、保民生,区属国企中包括6个物业企业、1个公交运输企业、65个商业超市、1个批发市场,都是民生保障的重要企业,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二是积极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区属国企累计向受援地捐款295万元,利用企业实体销售渠道开展消费扶贫,2021年完成消费扶贫额5881万元;北京市通州区糖业烟酒公司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扶贫产品销售额在“扶贫832”平台位居北京市前五名。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1.强化制度建设,完善资产管理架构
  近年来,通州区制定了涵盖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回收等关键环节的多项资产管理制度,形成了从“入口”到“出口”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长效机制。2021年,通州区以贯彻落实《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为契机,进一步理顺资产管理主体、职责和权限,结合资产日常管理,制定并印发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报废报损管理、加强对没收违法建筑物及其他设施管理的相关通知,以及《北京市通州区财政局 北京市通州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关于加强区属行政事业单位土地、房屋出租、出借及对外合作经营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多点发力,健全管理机制,完善管理流程,防范管理风险。
  2.夯实基础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能
  在资产管理工作中,把过“紧日子”要求落到实处,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持续突出资产配置与单位职能相匹配,强化资产存量与资产增量相结合,严防行政事业单位超额超编配置资产;继续实行疫情防控资产保障“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助力抗疫一线;积极落实对口支援帮扶协作工作,向内蒙古翁牛特旗、科右中旗等地多家受援医疗卫生单位捐赠医疗设备;严格执行资产报废审核审批程序,完善资产回收衔接机制;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载体作用,定期开展资产数据治理。
  3.加强资产投入,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2021年我区医疗卫生系统配置核酸检测、新冠诊疗相关医疗设备3300余台,价值2.12亿元,充分保障了街道、乡镇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采样和疫苗接种工作需要。教育系统新增校、新增幼儿园的教学设备有序投入,最大程度确保满足国家开放二孩、三胎后群众的教育需求。街道、乡镇健身场所、文化场所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健身器材、图书馆配套设备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持续完善,人民群众文化、体育生活进一步丰富。公租房建设、筹集力度持续加大,公租房资产在解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疏解单位职工家庭及人才家庭住房问题等方面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4.加大管理力度,发力解决难点问题
  按照《通州区机关事业单位所办企业清理规范工作方案》,全力推进全区机关事业单位所办企业清理规范工作,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政企分开和事企分开,采取“先易后难、分批推进”的方式,分三批有序完成区属委办局所办企业和乡镇所办企业的梳理确认工作,充分发挥“机关事业单位所办企业清理规范工作小组”成员单位作用,加强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指导,协调多方力量助力解决清理规范过程中的“瓶颈问题”,确保方案尽快落地实施。组织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对房屋出租情况进行全面摸底,针对问题事项,确定整改期限、研究整改措施、制定整改计划,通过完善手续、提请诉讼等方式着力纠治违规出租行为。
  5.适应管理变化,助力改革稳步推进
  平稳有序做好机构改革的资产划转相关工作,坚持“物随事转”“物随人转”原则,扎实做好资产清查、资产划转、资产配置等规定动作,保障资产及时调整到位。按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总体要求,做好涉改单位资产清查、资产评估、资产处置等工作,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及时印发关于加强机关事业单位所办企业管理的通知,巩固清理规范工作成果,从严规范举办行为,防止“前清后乱、清管两层皮”现象,切实做到严控机关事业单位投资举办企业。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
  1.深入落实功能定位,履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
  一是城市副中心建设框架有序拉开,行政办公区二期建设稳步推进,环球主题公园盛大开园;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东六环路入地改造等标志性工程全速推进。二是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步伐,深化实施《通州区“十四五”时期园林绿化发展规划》,积极探索通州区林业碳汇发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指标全部达标,副中心绿色空间格局不断完善。三是城市空间和功能布局初现雏形,新型城镇化特色鲜明。中国文化硅谷宋庄镇、化身“百老汇”的台湖演艺小镇成为展示城市副中心文化魅力的新名片;千年古镇张家湾崛起为设计之都,以“国际范儿新地标”堂堂亮相。四是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未来两条城际铁路、三条地铁和一条市郊铁路将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汇集,使其成为辐射京津冀、服务全国的交通枢纽。
  2.积极落实职责任务,履行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
  一是着力开展调查监测,摸清自然资源家底,按照国家、市级部署做好2021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推进林地湿地资源动态监测工作,逐步实现林地湿地数据与国土数据对接融合。二是完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推动副中心绿色发展,制定《通州区进一步强化节能实施方案》等文件,进一步强化节能工作统筹协调;编制《通州区湿地保护名录》,强化湿地保护。
  3.强化自然资源保护修复,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自然资源保护制度有效落实,2021年完成复耕复垦任务6.04万亩,“田长制”主要任务有效落实;建立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林长责任体系,为城市副中心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提供长效保障。持续深化“河长制”,设置区级、街道乡镇级、村级河长各16名、162名、393名,实现全覆盖。二是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通过大尺度造林绿化、大面积污水治理、大范围抑制扬尘,不断拓展绿色生态空间,进一步提升全域水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三是副中心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强化,全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36微克/立方米,创历史新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70天,占比74.4%;以绿色低碳促进城市发展,不断提升居民绿色获得感。
  4.积极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助力通州高质量发展
  一是大力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326.42公顷建设用地减量任务全部完成。二是高效推进年度供地任务,探索创新土地复合利用路径,城市副中心首宗地铁上盖一体化开发项目依托TOD模式,打造高品质商业娱乐度假综合体。三是有序推进老城双修“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库”五大类106项双修任务,实现老旧小区有机更新;深挖责任双师潜能,推动“新芽”项目落地实施,空间资源存量挖潜,让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5.持续加大执法监管力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坚持疏堵结合严控新生违法,全区纳入约谈违法图斑整改实现基本清零,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二是建立年度林木采伐移植和林地占用数据库,全力开展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和森林督查工作。三是持续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2021年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6.75万件,实现十余项业务“全程网办”。
  三、上一年审议意见整改落实情况
  2021年10月,区人大常委会审议了通州区2020年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提出“加快推进国企改革,提升国资运行效率和质量”“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国资管理效能和水平”“夯实资源管理基础,提升国资经济和社会效益”等三方面的审议意见,会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于进一步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和报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区政府对审议意见高度重视,逐一梳理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报送办理情况报告,从多个方面积极推进审议意见整改落实工作。
  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方面,一是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加快国企改革重组步伐,持续推进优质资源聚集,打造服务城市副中心发展功能平台;二是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探索科技创新及金融服务产业发展模式,重点推进尖端芯片基金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是积极提升国企改革成效,统筹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加大与央企、市企、民企的合作力度,大力推进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方面,一是印发关于贯彻落实《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的通知,更新管理理念,推进条例有效实施;二是开展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专项培训、资产账与财务账数据核对等工作,不断提升资产管理与核算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三是扎实做好资产年报、月报、产权登记等工作,为研判我区资产资源分布、资产管理情况提供基础依据。
  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一是健全管理体制,对损害群众权益的案件从严查处,基本形成常态化协调督办机制;二是健全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探索资产清查、价值量核算工作;三是严格规划用途管控,依托“多规合一”协同平台,为自然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撑和保障;四是强化规划引领,构建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推动重点区域规划方案研究;五是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提高农村集体产业用地利用效率。
  四、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
  一是国企人才管理与引进方面相对滞后,具有较高经营管理能力和资本运作水平的专业人才较为匮乏,企业创新意识不强,部分企业改革动力不足。二是企业缺乏活力,不适应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需要加快完善薪酬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真正激发企业内在动力和经营活力。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一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不够规范,配置、使用、处置程序执行不到位,内控制度执行不严格,及时记账、定期盘点等基础性工作不扎实,存在部分资产计价不准确,个别资产使用率不高,出租、出借未履行审批程序等情况。二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变动频繁、专业水平不高,而资产账务管理、实物管理的难度不断攀升,二者之间形成了突出矛盾,造成资产管理工作连贯性、专业性不足,资产管理工作开展困难。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
  一是保障性资源存在短板。受复耕复垦耕地较多等因素影响,新增耕地质量等级略有下降。随着城市副中心人口、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配套基础设施服务与保障仍存在短板。二是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在资源结构配置、保护责任体系方面,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存在结构不完善、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三是精细化管理水平需提升。绿地空间和城市建设空间融合度不高,尤其是老城区,受制于空间限制,公园绿地存在缺口。本地排放源中移动源占比较大,生活源比例不断升高,需提高靶向治理水平。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和建议
  (一)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
  一是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各项措施要求,在重点项目复产复工、稳价保供及各项民生措施的落实上,发挥国企担当和示范带头作用。二是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全面贯彻中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三是高标准推动副中心重点项目实施,在商业进社区、疏解整治促提升、老城双修、智慧社区建设等民生实事领域,充分发挥国企特长,以及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四是强化国资监管机制建设,加快建立出资人管理事项清单制度,不断完善监管手段。五是加强国企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对国企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和锻炼;探索引入职业经理人,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人力资源专业化管理方式。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一是严格做好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的全过程统筹管理,要求各单位落实落细各项管理规定,完善资产管理内控制度,确保各项资产管理工作有迹可循、有账可查、账证相符、账实相符,同时进一步修订、完善资产出租、出借等领域资产管理办法;强化资产管理业务指导培训,加大资产管理政策宣传、执行力度。二是优化工作机制,规范资产管理行为。探索优化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强化主管部门监管职责,推进资产管理工作更加便捷高效;进一步明确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基本要求,加快道路、桥梁等公共基础设施资产登记入账进度。三是强化监督整改,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领域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自查自纠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存量资产账实不符、已使用在建工程未及时转固等突出问题,以督促改,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
  一是实行耕地动态监测,建立系统化、多元化的耕地土壤污染防控体系;加大外调水利用量、涵养地下水源,完善“多水源、多水路”的水源保障格局,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管网工程建设。二是优化资源结构配置,提高生态功能价值,从空间布局、结构配置及建设时序等方面促进资源价值提升,突破各类自然资源约束瓶颈;建立并完善湿地保护管理的制度和措施,加快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三是加强资源精细化管理,深化“智慧环保”建设,持续完善林长制网格化管理体系,加强森林经营采伐管理和项目工程精细化管理;深化污染防治体系,与城市大脑紧密对接,为持续改善空气、水环境质量提供科学决策。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全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网站备案号:CA010120000604417630003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ICP备 200152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2947号 技术支持:北京市通州区大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