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区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在区会议中心召开。
会议听取了区政府副区长杨磊作的关于北京市通州区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听取了区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蔡力凯作的关于北京市通州区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同意以上报告,部分委员和代表提出以下建议:
张东旭委员建议:1.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文物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文物管理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以文物建筑为支撑的传统村落旅游业态,持续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2.持续加大对文物维护经费投入的力度,不断提升市级资金的支持力度,统筹保障重点项目、重大工程有序推进,推动文物保护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相融合,加强文博单位与国内外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3.切实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孵化培育一批类博物馆,打造系列文创产品,发展壮大博物馆志愿者队伍,进一步引导鼓励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张俊胜委员建议:1.本着“抢救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的原则。2.在开发、挖掘、管理、保护、利用文物资源等系列过程中,确保各项资金到位,让历史文物活起来,才能达到古为今用的效果。3.针对容易缩短寿命的文物,以及还未出土的珍贵文物给予抢救。给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搭建一个重要平台,真正实现古为今用目标。4.须在乡镇、街道等各个层面培养出一批致力于文物保护的志愿者队伍。5.加大社会层面的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对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想尽一切措施让基层百姓了解文物、爱惜文物、自觉保护文物。6.统筹我区与大运河相关的以及具有悠久文化传承的村落,要深耕、细耕、精耕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将其设定为各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张军代表建议:1.加强对文物知识的普及,加大对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走进大中小学校园,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全新的传播理念与传播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关注和参与。2.突出工作重点,加大资金投入,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代表性项目。3.强文物征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抢救保护方案,采取建立名录、整理资料,保存修缮等方式,实施抢救性保护。
会议听取了区生态环境局局长张卫东作的北京市通州区2022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听取了区人大城建环保委主任委员李智敏提出的关于北京市通州区2022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的意见和建议。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同意以上报告,部分委员和代表提出以下建议:
王文兵委员建议:1进一步加强高位统筹,全面系统谋划扬尘治理体系,建立存量裸地挂销账机制。严格落实行业监管职责,协同会商等形式坚决落实好各项管控措施。强化督查检查,加强执法力量,全面提升裸地综合治理能力,切实减少扬尘污染。2.加强农村地区水环境治理。紧密结合镇域发展规划和乡村振兴建设,优先推动安全供水、污水处理、厕所改造等重点工程,加快污水管网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3.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加快培育绿色产业发展,加强绿色创新技术应用场景建设。引进和培育绿色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绿色信贷和绿色投资。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应用先进绿色节能环保技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促进现状产业加快转绿和降碳。
王婀娜委员建议:1.加大力度,推进雨污管网建设改造,确保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响问题和市生态环保督察典型案例整改,如期高质量完成并顺利通过验收。2.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开展对气候变化、噪声污染防治立法调研。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研究细化噪声监管部门分工。深化京津冀联建联防联治,围绕区域绿色低碳转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水环境联保联治、联动执法等领域,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李树东代表建议:1.紧抓污染防治重点任务推进和薄弱环节整改,积极组织协调调度和研究部署,全面落实责任,确保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构建绿色低碳治理体系。进一步强化京津冀协同联动发展,加大绿色生活方式宣传力度,全面推进城市副中心绿色低碳循环发展。3.全面加强任务统筹落实,科学设置生态环境绩效管理体系,深入推进区域污染治理联防联控,深化空气质量排名等生态环境定期通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