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料库 > 政策理论  > 正文

资料库

基层人大创新的“义乌模式”

时间:2017/07/17  来源:浙江人大

  6月3日,清晨6点,义乌这座江南小城早已苏醒。
  站在城市的高处眺望,街道上人流如织,人声鼎沸。不远处的商贸街区,一派繁忙兴旺的景象,讨价还价的买卖声中,间或看到各种肤色的外国商人,迈着匆匆的步伐,穿梭于密集林立的商铺中。
  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贸易城,义乌在2015年的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了千亿大关,达到1046亿元,经济实力在浙江省乃至国内县级市中位于前列。
  走进义乌,人大工作的创新之风扑面而来:积极探索外来建设者代表选举工作;邀请在义乌的外商、外来建设者和市民旁听人代会;推行街道“议政会”制度,填补街道人大监督空白;建立网上代表联络站,实施“网上+网下”联民模式等,义乌市人大工作紧密契合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作出了一系列的积极探索。
  义乌是一座新兴的“移民”城市,户籍人口77.1万,登记在册的外来建设者125万,常驻外商1.3万余人。在义乌,广大外来建设者被亲切地称为“新义乌人”。

  近年来,义乌市人大常委会每年都组织旁听人代会的外来建设者进行座谈。(义乌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义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丁鼎星向本刊记者介绍称,为了激发广大外来建设者对第二故乡的政治责任感,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从2001年起,义乌市人大开始探索外来建设者代表选举工作。如今,这项举措已连续实施十多年,本届选举产生11名外来建设者代表。
  “外来建设者当选人大代表,义乌可以说是首开全国先河。”丁鼎星说,尊重和保护外来人员的政治权利,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激发了他们建设“第二故乡”的热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这些年来,除了让外来人员参选人大代表之外,义乌市人大还不断扩大人代会民主、开放的程度。从2003年首次邀请外商参加旁听,到2006年延伸到“新义乌人”,邀请外来人员旁听已成为每年义乌市人代会的“常规动作”。
  丁鼎星表示,参加旁听的代表不仅可以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同场听取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时间了解义乌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大计,还会受邀参与人代会之后的座谈,直接向义乌市人大、政府领导建言献策。
  义乌市黑龙江商会会长徐连海在义乌生活、工作了7年,今年年初,他旁听了义乌市人代会,并参加了座谈会。在他看来,美誉全球的“小商品之都”是他二次创业起步的地方,义乌给了他和众多来自黑龙江的商户一个成功的平台,能够在人代会这个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想法,让他们这些“新义乌人”真正找到了家的感觉。
  “今年座谈会上,我们收集到了33条意见、建议,既有涉及进出口贸易、外汇结算、签证等外商关注的难点问题,也有涉及义乌城市建设、经济转型、外来建设者子女入学、大学生创业等热点问题。”丁鼎星说,会后,义乌市人大常委会梳理汇总这些意见、建议后,以类似代表建议的方式,交办相关部门单位,并要求按时办理落实及反馈。
  在实现自身工作创新的同时,义乌市人大还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把加强乡镇人大建设作为“重头戏”常抓不懈,引导乡镇人大积极探索,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在稠城街道,记者了解到,街道人大工委在抓好实体联络站的同时,在全市率先建立了网上代表联络站,实施“网上+网下”联民模式,推进代表联系选民群众的常态化。
  佛堂镇人大推行的“参与式预算”工作,让百姓决定政府怎么花钱,推进预算审查监督由程序性向程序和实质性并重转变,促进了政府预算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
  苏溪镇人大在义乌市第一个开展镇级人大询问活动,对财政工作敢于监督、敢于亮剑等。
  “乡镇人大是国家政权体系的‘末梢’,离实际最近,离百姓也最近。”谈到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的创新,丁鼎星表示,义乌商贸经济发达,公民的民主意识提升迅速,对人大工作如何不断创新,拓宽民意表达和民主议事、民主监督的渠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义乌各乡镇、街道的人大工作创新各具特色,契合了这一社会发展的需求。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全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网站备案号:CA010120000604417630003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ICP备 200152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2947号 技术支持:北京市通州区大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