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料库 > 政策理论  > 正文

资料库

新时代北京人大代表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时间:2023/03/13  来源:区人大

陈学勇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担负着代表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责任。代表工作是人大常委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密切同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接受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是做好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根本保证。进入新时代,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努力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持续推动代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格局不断完善,主要体现在“四新”:履职有新保障,联系有新机制,监督有新举措,服务有新成效;强化“五性”:增强政治性,坚持党对代表工作的全面领导;突出代表性,积极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彰显人民性,密切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坚持法定性,保障代表依法有效履职;保持先进性,加强代表素质能力建设,努力推动新时代的代表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一、始终坚持政治统领,把准正确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保证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国家。”代表法明确,人大代表是一种政治职务,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工作和活动具有政治性,是政治活动。做好新时代代表工作,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就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
  (一)坚持代表工作政治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大代表要站稳政治立场,履行政治责任,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市人大常委会在组织开展代表工作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代表工作政治定位,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代表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引领人大代表坚定不移跟党走,自觉践行和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具体落实,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正确行使职权、充分发挥作用。
  (二)注重提高代表履职政治站位。加强代表政治素质培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作为人大代表培训的重要内容,引导代表提高政治站位,履行政治责任。本届以来,市人大常委会适应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新形势新要求,积极采取新举措,首次将代表履职学习班纳入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安排,通过市委党校教学平台,激发代表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
  (三)在重大活动中激发代表履职政治热情。坚持政治引领,以组织代表参加重大政治活动为抓手,着力强化人大代表的政治意识,提升代表履职的政治站位和履职实效,先后组织和服务200名代表参加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活动、600名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及观演活动、100名代表参加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场馆测试、86名代表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北京冬奥会赛事观赛等重大活动,充分展示了新时代首都人大代表的精神风采,促使代表自觉把参加活动激发出的政治热情转化为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全力以赴投入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中去。活动中,注重提升市、区、乡镇人大工作者三级联动的效能,为更好形成工作合力提供了实践锻炼。
  二、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持续深化代表联系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人民公仆意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注重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密切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代表、常委会主任会议组成人员与区人大、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畅通联系渠道,形成“万名代表下基层”工作机制。
  (一)密切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代表的联系。2019年8月,研究制定了《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工作办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人大代表的联系工作。根据代表任免情况变化,及时调整并逐步扩大联系范围,65名常委会组成人员从最初相对固定联系311名代表,扩大到最多联系566名代表,做到了“应联系尽联系”。为常委会组成人员常态化联系代表提供服务保障,满足常委会组成人员到家站开展联系的需求,确保做到常联系、真联系。为夯实常委会审议议题的民意基础,先后围绕《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条例》等4部重要法规的立法工作,组织开展了3次专题联系。近年来,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不断提高联系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为扩大代表参与常委会依法履职提供了支撑。
  (二)加强常委会主任会议组成人员与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联系。2019年出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组成人员与区人大常委会加强工作联系办法》以来,常委会主任会议组成人员先后围绕宪法宣传、代表议案、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和市委第五、第六次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等重要工作内容开展工作联系,听取16区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建议。2022年,围绕《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立法,通过到代表家站、视频会议、书面征求意见等方式,听取了各区人大常委会和各方面的意见建议,首次将与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联系途径,扩大为围绕民生立法听取各方面意见的专题联系活动,既达到了市区两级人大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的作用,又为常委会依法履职拓宽了渠道。
  (三)形成“万名代表下基层”机制,拓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渠道。人大常委会的立法监督工作涉及民生、保障民生,代表主体作用的发挥是为了更好地反映民意、汇集民智,三者的深度融合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奠定基础。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组织全市四级代表走进社区、乡村等基层单位,问计于民,问需于民。2019年8月,为做好城市垃圾分类修法工作,经市委批准,联合全市16个区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万名代表下基层,全民参与修条例”活动。市委书记蔡奇同志率先行动,以市人大代表身份到代表家站与居民群众座谈,听取意见建议。担任市人大代表的27名市级领导全部履行代表职责,1.2万余名四级人大代表深入全市2300多个代表家站,面对面听取24万余名市民、社区工作者等各行业从业人员及4170个基层单位的意见建议,使修法过程,也成为了普法宣法过程。立法有我,“万名代表下基层”的做法得到代表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也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充分肯定。2019年以来,先后围绕《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5项重要的立法监督项目,组织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共3.7万余人次深入代表家站开展“万名代表下基层”活动,让代表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人民群众身边,打通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几年的实践,“万名代表下基层”的工作机制已经形成,市人大常委会统筹、市区人大联动、代表家站依托、四级代表参加的组织方式基本定型,立法监督工作有了新方法新路径,民主渠道更加畅通。市人大常委会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创新发展,努力将“万名代表下基层”打造成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名片”,锻造成北京人大的“品牌”,不断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首都的生动实践。
  (四)坚持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机制。落实市委第五次人大工作会议要求,市人大常委会统筹安排,有针对性地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一是制定代表列席常委会工作方案。届首之年确定需要邀请列席会议的基层代表名单,截止2021年5月份,415名基层代表至少应邀列席一次常委会会议的工作任务提前完成。二是注重精准靶向邀请,紧密结合“菜单式”选择和建议工作,统筹邀请有关议题意向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三是适时调整工作方式。2020年以来,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快速搭建视频会议系统创新应用,采取“云参会”、“云审议”的方式,每次邀请1至5名代表全程列席会议,代表列席人数由到会18人扩大到30至40人次,在工作方式上实现了“化缺为圆”的转变,促进了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的工作实效。截止2022年3月,共邀请13人次全国人大北京团代表和723人次市人大代表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
  三、落实“高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建议工作水平
  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既要重结果,也要重过程”的要求,改进建议工作方式,加强监督力度,提高办理实效。
  (一)多措并举,提升建议“内容高质量”。注重加强对代表提出建议的引导培训和服务保障,通过代表初任培训和专题培训,让代表熟悉了解提出建议的法律规定、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编印《北京市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选编》,供全体代表学习参考。每年通过开展代表联系原选区和人民群众、代表进家站、参加闭会期间活动等形式,为代表广泛收集民意提供服务,引导代表聚焦全市重点工作提出建议,更好发挥代表建议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推进全市各方面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细化要求,做到“既要重结果,也要重过程”。通过“四个坚持”,确保过程扎实,结果有效。一是坚持每年配合市政府对建议承办单位开展业务培训,有针对性提出工作要求。二是在加强综合分析和专项分析的基础上,每年提出代表建议办理意见,坚持将办前分析制度,“办前、办中、办后”三沟通机制等有效做法,落实到建议办理工作中,为高质量办理建议理清思路、找准方向。三是联合“一府两院”有关部门,坚持开展建议办理的联合督办,对建议办理“大户”和建议办理成效不明显的承办单位,加强过程督办,以过程督办促工作落实。四是坚持以代表为主体的全过程督办。在建议交办、建议督办、复查补办等每个环节,邀请代表全过程参与,充分听取代表的意见。
  (三)加强督办,实现建议“办理高质量”。一是开展常委会领导重点督办建议工作。常委会领导先后对优化营商环境等14类86件涉及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建议进行了重点督办,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强化专项督办成效。各专委会结合立法和监督工作,先后对51类491件代表建议进行了专项督办。三是做好统筹督办。届中以解决多年提反复提建议为切入点,将代表持续多次提出的61件建议列为督办重点,逐件研究推动落实。届末之年开展建议办理工作“回头看”,对于承诺在本届内解决的问题,积极推动落实,切实提升建议办理实效。四是协调开通代表建议“直通车”。将20名代表提出的涉及疫情防控工作方面的59件建议,第一时间交有关单位研究参考,为本市疫情防控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
  四、积极推动“双平台”建设,保障代表依法有效履职
  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以代表家站为主的线下平台和代表履职服务系统线上平台“双平台”建设,保障代表依法履职既有广度也有深度,既有家站也在“云”端。
  (一)稳步推进代表家站平台建设。家站是各级人大机关联系和服务代表、代表联系群众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是代表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桥头堡。2019年以来,通过统筹指导、逐步规范,全市家站建设持续推进,主阵地作用发挥明显。一是实现代表家站“全覆盖”。2019年,在组织开展家站建设专题调研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和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召开现场交流会,全面推进全市代表家站的规范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市设立代表之家347个,设立代表联络站2938个,实现了在全市街道、乡镇、(村)社区等行政区域内的全覆盖。二是推进活动“常态化”。着力构建“月进站、季回家、年述职”代表家站工作格局,注重在用好家站平台上下功夫、出实招。指导各区精心制定工作计划,不断规范完善工作制度,持续推进代表家站规范化建设。将全国人大北京团代表和市、区、乡镇共1.6万余名代表全部纳入代表家站开展活动,建立四级代表联络机制。在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中,让群众通过家站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议得成事,切实感受到人大代表就是人民的代表、人大制度就是人民的制度。三是推进代表家站信息化系统建设。为了拓展代表家站平台作用,按照“实用、简约、安全、易操作”的设计理念,积极推进代表家站信息化系统建设,努力实现“宣传展示代表履职、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促进各级代表和全市各区各家站相互学习交流”三大功能。将代表家站的主要信息、工作计划、活动预告、履职情况等内容在网上及时展示,更好服务代表履职,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身边。
  (二)积极推动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建设。为适应新时代人大代表履职需求,顺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需要,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推动工作开展。一是加快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建设。平台整合现有的议案建议管理系统、代表活动管理和信息库系统,新增代表网上家站系统、履职档案管理系统,融合PC端、APP、微信小程序三种方式,集工作、学习、联络三位一体,为代表履职提供便利,显著增强了代表获取信息的时效性,切实提升了代表依法履职水平。通过利用线上平台对立法征求意见、执法检查等活动实践,实现工作贯通,四级代表积极参与,拓展了代表参与立法、监督工作新模式。二是建立全市三级代表通联系统。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在“万名代表查三边”活动中搭建了市区乡镇人大参与征集意见活动的平台,将15777名市、区、乡镇人大代表的有效联络信息纳入信息库,建立三级人大代表通联网,为执法检查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撑。如,2022年3月,《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执法检查开展线上征求三级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共有15413名三级人大代表参与,提交检查单39501份,代表参与率达到98.03%,民意反馈及时精准,代表履职效率提升明显。
  五、统筹履职学习规划布局,加强代表素质能力建设
  市人大常委会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和代表履职需要,统筹做好履职学习顶层设计,创新培训形式,推进北京人大网上课堂建设,代表履职学习培训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人大代表依法履职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截至目前,共开展了15场常委会委员专题讲座,820人次参加;30场专委会组织的专题培训,1452人次代表参加;5期代表履职学习实体班,920人次代表参加。
  (一)完善工作机制。本届代表联络室全面统筹常委会专题讲座、分领域专题培训和代表履职学习线上线下培训工作。按照整体统筹、各有侧重、分层实施的原则,各组织主体围绕常委会立法、监督和代表工作,紧扣代表履职需求,不断在提升代表履职学习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推动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专题班与实体班互为补充,市、区、乡三级人大共同推进的代表培训工作新格局。
  (二)强化专题培训。为促进代表培训工作与常委会立法监督工作更加紧密结合,提高代表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代表履职服务水平,本届开始,代表联络室统筹各专委会开展专题培训。专委会每年围绕重点立法或监督议题,邀请专家学者解读政策法规,介绍相关工作情况,答疑解惑交流意见,为代表深入了解常委会相关立法监督工作提供更好的知识支持。
  (三)创建网上课堂。根据代表建议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创新开展了网上学习平台“北京人大网上课堂”,实现了“两个广泛”“两个便利”,即培训内容更加广泛、参训人员更加广泛,代表学习时间上更加便利,学习方式更加便利。作为代表履职学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网上课堂这一新举措、新尝试,受到人大代表及人大工作者,尤其是基层的人大工作者普遍欢迎,取得越来越好的实际效果。
  (作者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室二级调研员)


信息来源:北京人大网站http://www.bjrd.gov.cn/rdzl/rdllysjhk/202202q/ml/202210/t20221031_2848888.html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全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网站备案号:CA010120000604417630003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ICP备 200152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2947号 技术支持:北京市通州区大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