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0日,区人大常委会召开2023年第9次主任会暨专题主任会议。会议听取了区政府副区长姚伟龙代表区政府所作的关于通州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赵玉影,常务副主任王岩石,副主任程卫民、孙奎亮、鲁新红、刘秀杰出席会议。
会议认为:区政府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科学引领海绵城市建设,打造了一批特色优质典范项目,形成了一套具有北京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海绵城市建设在缓解城市内涝、弱化热岛效应、保障城市运行方面发挥的作用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但也还存在着组织协调能力不足、部门间缺乏协同合作;建设过程“重建轻管”,管理精细化水平不高;群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缺乏认识,社会参与度不够等突出问题。为更好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逐步构筑城市副中心千年城市水安全格局,会议建议:
一、提高站位、勇担使命,充分认识开展海绵城市建设重要意义
建设海绵城市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改善人居环境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也是副中心打造千年城市,从根本上解决水生态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落实、来推进。一是要强化系统思维。要始终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充分尊重水的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立足构建副中心良好的水城关系,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为水留空间、留出路。二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将自然生态空间格局、城市土地空间布局与海绵空间保护与修复需求联系起来,综合考虑城市内涝治理、城市更新、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等工作,急缓有序、突出重点,优先解决积水内涝等对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影响大的问题,优先将建设项目安排在短板突出的地区,提升城市发展的弹性和韧劲。三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要综合考虑新老城区的区位特点,避免“一刀切”机械执行。新城区要强化目标导向,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老城区突出问题导向,针对老旧小区设施有短板、绿地布局不均衡等问题,统筹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系统融入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顺畅呼吸吐纳。
二、锚定目标、聚焦关键,全力打造海绵城市建设的“通州样板”
当前,两区建设持续发力,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要充分利用副中心一系列政策、资源优势,打造高标准特色鲜明的城市副中心海绵城市示范区,答好市委“二十年之问”的生态答卷。一是要展现“通州速度”。要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已开工项目要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工程建设速度,让海绵城市建设成果早日惠及百姓。未开工项目要进一步优化前期工作流程,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实现海绵工程建设在副中心全域性铺开,综合效益早日显现。二是要体现“通州智慧”。始终把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作为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根本动力,强化科技赋能,深化智慧水务管理,从制度和技术创新、亮点项目打造等方面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和展示度,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更上新台阶。三是要贡献“通州经验”。要认真总结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从无到有、从试点先行到全域推进的一系列创新性理念和经验做法,加强成果提炼研究,力争形成一套成熟、实用、有效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为全市、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分享经验,提供方案。
三、加强统筹、落实责任,建立完善海绵城市常态长效工作格局
建设海绵城市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需要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需要各部门共同发力,层层传导压力,抓好责任落实。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要切实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坚持高位推动、高频调度,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研究,完善督查考核体系,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为海绵城市建设取得成效提供制度护航。二是要加强部门联动。政府主责部门要认真落实牵头指导责任,坚持全过程监督把关。各职能部门要按照任务分工,强化协同配合,建立良性沟通机制,以最高时效协调解决问题,确保工作顺利推进。三是要用好财政指挥棒。要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的研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构建多元投资、多方参与的合作模式,撬动更多资源,投入海绵城市建设。
四、多维发力、多元参与,共同擦亮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海绵城市不是简单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政府短时间的集中投入远远不够,需要调动多元主体合力推进,尤其是要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一是要广泛征求意见。要鼓励公众参与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充分结合,引导群众共同参与方案设计和施工监督,解决好群众合理需求,推动海绵城市共建、共享、共管。二是要丰富参与渠道。与人大代表问政问需等活动相结合,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为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三是要营造良好氛围。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海绵科普宣传进校园、进社区、进商圈等活动,提升公众对海绵建设的认识和支持力度,推动实现海绵城市共建共治共享,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