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3日,区人大常委会召开2024年第8次主任会暨专题主任会议。会议听取了区政府副区长邹海涛代表区政府所做的关于我区农村供水保障工作情况的汇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赵玉影,常务副主任程卫民,副主任孙奎亮、鲁新红、刘秀杰出席会议。
会议认为:近年来,区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农村供水服务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工作有序开展。但是也存在区域水资源不平衡等制约发展的问题。
为进一步提升我区农村供水保障工作水平,会议建议:
一、统一思想、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做好农村供水保障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村供水保障工作,是重大民生工程。区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切实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一是要强化顶层设计。要立足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调整、完善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统筹规划水源、水厂、管网及“一户一表”工作,合理确定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和年度实施计划。二是要科学规划全域水网。要关注空间均衡,充分利用已有农村供水规划成果,加强与相关规划的衔接,统筹好核心区与拓展区、拆旧与建新、补短板与促提升等各种关系,按照基本实现农村供水现代化的总体安排,落实农村供水规划发展方向。三是要大力推进一体化建设。要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快推进副中心及拓展区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工作步伐,最大程度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同监管,逐步建立健全水质保障体系。
二、坚持因地制宜、推进分类施策,全力保障重点工程建设
农村供水保障工作,涉及面广、资金体量大、情况复杂。工作中要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摸清底数、找准切口、突出关键、精准发力,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一是要促进方案尽快落地。要按照《通州区推进供水高质量发展三年实施方案(2023年-2025年》和《通州区2024年-2025年供水项目实施方案》的任务要求,逐镇逐村开展实地调研,根据不同村庄的区位条件、产业结构、人口规模等因素,合理选择合适的技术、设备和模式,促进方案落地落实。二是要合理安排建设时序。要按照“先集中、后分散,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集中资金、资源优势,优先用于集中供水厂工程、供水管网改造提升、“一户一表”安装等工作,尽快解决农村供水工作突出问题。按照分类实施的思路,制定阶段性行动目标,梯次推动、压茬推进,努力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目标。三是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在保障区级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加强与市级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资金,用好用足支持副中心发展的各项政策红利。与此同时,加大对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的研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实现合作共赢。
三、全面落实责任、多方统筹协调,努力形成工作合力
农村供水保障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推进副中心城乡服务均等化、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支撑和底线保障。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落实农村供水保障各方责任。一是要落实区政府的主体责任。农村供水保障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区政府要在监管机构设置、项目资金筹措、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二是要落实乡镇属地管理责任。区政府要将主体责任层层压实传导至乡镇政府,建立高效的组织领导体系,督促属地政府落实工程建设配套资金,统筹辖区内供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三是要落实行业监管责任。水务部门要切实承担起监管责任,督导各供水单位落实工程运行管理责任,加强管理,完善队伍建设,加密水源地、供水管网等重点部位巡查频次,及时受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提高供水服务水平。卫健、环保、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完成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监测、水源保护、资金统筹等相关工作,努力形成工作合力。
四、加强公众参与、营造良好氛围,不遗余力确保安全
农村供水保障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要狠抓全过程监管,实现农村供水安全、稳定、长效运行。一是要切实提升群众参与度。建立健全完善公众参与及监督机制,鼓励用水户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让公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切实维护群众权益。二是要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依托问政问需、专委会调研、视察等,围绕农村供水保障、饮水安全等方面,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为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三是要营造齐抓共管良好氛围。要积极开展节水科普教育宣传活动,动员广大群众和各行各业,树立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提高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真正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利用。